张全景
2011年02月16日10:38 来源:《求是》
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。许多专家学者和党务工作者紧密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,紧密联系党建工作实际,深入研究党建工作中的重点、热点、难点问题。李慎明同志的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》一书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。通读全书,我感到有几个特点:
力求创新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,世情、国情、党情不断出现新变化,党的建设如何适应新要求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思考,科学应对这些变化需要我们具有创新思维。作者从党建的核心内容即从决定党的性质、宗旨、指导思想、纲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根本性举措出发,提出“大党建”的思想。相对而言,“小党建”主要是指党的理论学习、组织工作、思想政治工作、作风建设、反腐倡廉等具体的党务工作。作者认为,“大党建”更为根本,决定着“小党建”的性质和方向。如果在党建工作中进一步明确“大党建”和“小党建”这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,党的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整体部署就会进一步打开一个崭新的天地。
忧患意识。全书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、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问题研究三个部分,共30篇文章。在论述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中,无论是历史回顾还是现实展望,作者都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。从哲学上说,忧患意识是一种高度的理论自觉,是对历史必然性的一种精神内省,内含着对事物发展的科学预见和积极建构。忧患意识的本质表现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认识,它最终表现为理性的情感判断,它不同于悲观主义。从历史上看,忧患意识其实是我们民族拥有的强大思想资源,中华民族特有的忧患意识和责任传统是我们不竭的力量源泉。历代以来,无数仁人志士夜不能寐,为民族发展、国家强盛艰苦奋斗、前赴后继,而忧患意识正是其内在的精神力量。作者认为,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,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,世界经济看似走出低谷,但新一轮更大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极有可能酝酿与集聚,中国的大党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世所罕见的挑战,我们不能高枕无忧,必须保持清醒头脑,积极应对,立于不败之地。
宏大视野。要想看清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历史、现状和未来,就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,具有宏大的视野。正所谓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看中国,就要站在珠穆朗玛峰来看。以中国面积之大,人口之多,历史之悠久,如果不站在高处,很难看清楚。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形势,作者没有局限在一枝一蔓,而是强调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,我们必须把党的建设放在广阔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思考。作者认为,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提出的“治国必先治党、治党务必从严”的重要论断,完全抓住了我们治党治国的根本。相信本书的出版,对于推进党的建设,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具有重要意义。
(作者: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