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正文

【青春在“疫”线绽放】宜宾学院学子为爱战“疫” 点亮希望之光

由夏至秋,四川多地至今仍经受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,宜宾学院学子主动请缨、勇挑重担,用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。哪里有疫情,哪里就有他们为爱奔赴的身影。

“小红帽”理论宣讲 助力疫情防控

8月30日,雅安市雨城区的一个小镇上。

一个戴着小红帽的俊秀小伙,拿着一叠宣传单穿梭于小镇的街头巷尾,为村民科普疫情防控知识。小伙叫施志东,就读于宜宾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部2019级1班。

Cache_5ffe3f18871423be.

施志东给小镇老人讲疫情防控知识

“我们镇又没有病例,讲什么讲”“我没钱,你不要找我”镇上多是老人,很多人觉得疫情离自己太遥远漠不关心,甚至有人把他当成了传销骗子。这使得施志东和他的“战友”们基本没法开展宣传工作,有人便申请换了岗位。但是施志东认为疫情防控面临严峻的挑战,越是关键时刻,人们观念意识上的改变愈发重要。

于是他主动承担下这项工作,在一名本镇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再次走街串巷进行宣传。挨家挨户发放倡议书,宣讲疫情防控的法律、政策,教给居民应对疫情的措施……尤其是一些孤居老人,他更耐心。

只要一戴上他的小红帽,他就由一个不善言辞的“理工男”变成了疫情防控下的“宣传员”,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小镇人民对疫情的认知。慢慢地,镇上的人会主动来与他聊天,也越来越喜欢这个什么都知道的小伙,他们亲切地叫他“小红帽”。

“疫情当下,没有局外人”

9月初,宜宾学院校园内。

这个在学校停车场不停奔跑忙碌的男生叫唐仕龙,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部2019级6班的一名党员学生。自学校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组建以来,他便穿上防护服投入校园防控工作,用热情细心的服务展现党员温度。

唐仕龙帮助在校老人申领健康码

学校停车场靠近家属居住区,工作开展起来并不容易。有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,核酸检测扫码时要逐个帮助。也有居民忽视学校的防疫规定,就需要机智的监督、劝阻……

太阳大就晒着,下雨就淋着,干什么都抢着冲在前面,唐仕龙觉得能和老师、同学们一起守护自己的校园,多忙多累都是值得的。他说:“疫情当下,没有局外人,我们每个人都是亲历者,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的前提下,能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是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尽的职责和义务。”

“我做的这点算什么呢”

9月的泸州,一个风雨天。

这天,教育学部小学教育2020级2班张馨如初当志愿者。为了保障第二天全员核酸检测顺利进行,她和其他志愿者深夜冒雨搬运、分拣医疗物资,随后又马上奔赴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。期间吹起了大风,下起了大雨,医护人员的防护面罩上都积满雨滴。她没有面罩,雨大的时候会有水进到眼睛里,更是难受。可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,她丝毫不敢懈怠。“从来没那么累过,不过很值得”,她的话朴实而坚定。

张馨如冒雨为做核酸的居民扫录健康码

谈到那天晚上的经历,她更是热泪盈眶。她说,为避免交叉感染,大家只能住在简陋的宿舍。那些脱下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看起来基本都已接近四十岁。她们疲惫、蜡黄的面容上,还有着口罩、帽子留下来的红紫色勒痕,头发被汗水打湿,甚是狼狈。可交谈中得知她们有好多也是刚大学毕业,都才二十多岁。因为从各个区县赶来,十多天来起早贪黑,所以疲惫显老。她说:“我处于封控区的低风险区,听说那些在高风险区的医务人员晚上睡觉都不能脱防护服,直接在马路边休息,每一个前线的“战士”都在用生命履行着自己的医学信仰,他们迎难而上,不计报酬、无论生死。而我,做的这点算什么呢!”

张馨如——自己就是一束光,却时刻感恩着别人的照亮!

以平凡之力行温暖之举,他们的青春在战疫一线精彩绽放,闪烁着热情奉献的凡人微光。

(供稿/李桂林 侯丽 审核/罗先凤 终审/李成文 制作/幸雁)